“賤錢沒好貨。”這句話家喻戶曉,淺顯地闡述了價格與品質的辨證關系。開辦生產型企業也好,做買進賣出的貿易型企業也罷,其根本目的只有一個——“盈利”。在此基礎上,企業的生產營銷就分為了兩種模式:一是價格決定品質,一是品質決定價格。
先說一下價格決定品質。在這種營銷模式下,就是以價格為主體,只要你客戶敢定敢用,我就敢做。當然,其生產成本肯定要低于銷售價格,這就造成了產品的品質跟隨價格浮動,實際應用下來肯定達不到預期。在我們橡膠襯板銷售競爭中,就出現過有的競爭者以極低的價格銷售給客戶而又承諾質保周期高于正常使用的情況,這無非是兩種原因造成:要么是營銷人員沒有業務常識,不了解什么品質什么價位的橡膠制品能達到客戶的要求;要么是明知道按客戶要求做,價位又低,企業要虧損,但又不舍得到手的訂單跑掉,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定下再說,至于具體到產品的制作,則通過調整配方、輔料的方法來降低成本,至于質保金,起初就不打算要了,當然其損耗也計算在內了。第一種還情有可原,第二種可就是涉嫌欺詐了。
再說一下品質決定價格。這種營銷模式相當于品牌戰略,以穩定的產品質量及生產成本的波動決定銷售價格。采用這種營銷模式的廠家,都是為了長久的生存和發展,面對價格戰,寧肯丟掉這一單,也不會因此失去企業信譽,從而保全品牌形象。我們單位以前一直貫徹的就是品牌戰略,為了保全“神工”品牌,沒少丟單。但是,這種模式的好處是,客戶在試用了別家的便宜產品后,再次采購時會慎重考慮性價比,絕大多數會再次與我們合作,且合作關系更加牢靠。
在今后的實際應用中,可以考慮兩種模式互補的操作方式,遇到質量要求嚴格的客戶,不妨采用“質量決定價格”的模式;而對于注重價格的客戶,則可以考慮“價格決定質量”的模式,前提是要預先告知對方兩種產品質量的差異,讓對方自主選擇。當然,既想價格低,又想質量好,銷售價格低于成本價估計哪家企業也不會接單。